常远追忆爷爷常宝华(被爷爷当众批评的惨痛经历如今终于懂了)
缅怀相声巨匠常宝华:一世传奇,“蘑菇”世家的荣耀与传承
9月7日,相声界的巨星常宝华陨落,享年88岁。这位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大师在北京八宝山大礼堂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会。众多亲朋好友、晚辈纷纷前来送别,其中不乏许多知名的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冯巩深情回忆道:“我第一次听常宝华的相声是在上初中时,他的《帽子工厂》在当时极为受欢迎。常老先生不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且他的艺术生涯始终与时代同步。”另一位相声演员石小杰感慨地说:“虽然天上的星会陨落,但像师父这样品德高尚的老艺术家将永垂不朽。”
常宝华出生于1930年,家中排行老四,生于一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作为“常氏相声”的奠基人常连安之后,他继承并发扬了家族的相声艺术。因家庭经济困难,常宝华在少年时期便开始随家人四处演出。其中一段关于给一位军阀姨太太演出的经历,至今仍被常家的后人所津津乐道。
民俗专家李滨声对常家人的艺名“蘑菇”进行了解释。原来,常连安在张家口地区卖艺时,因为当地盛产蘑菇,被称为口蘑,于是有艺人开始称常连安为“老蘑菇”。随着岁月的流逝,“常氏蘑菇世家”逐渐成为中国相声界的名门望族。
常宝华的孙子常远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家族的故事和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小跟随爷爷学说相声的他,其实一直对相声抱有抵触情绪。在爷爷的严格教导下,他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小时候不太喜欢相声,只知道说好了能吃糖。”这是常远对早期学相声的记忆。在成长过程中,常远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压力,但他始终坚持下来,并在爷爷的指导下逐渐崭露头角。
最终,在历经磨练和挫折后,常远终于获得了爷爷的肯定。他回忆道:“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不用跟爷爷一起演出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演出的机会增多,常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并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爷爷的严格要求和教导下,他不仅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艺术精神。如今回首往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对别人的行为感到奇怪,我们却未曾意识到,别人也在以相同的眼光看待着我们。有一次,穴头带两位说相声的新人去到一个农村迪厅,门口垃圾场和大堤坝的景象令人有些惊愕。迪厅内人头攒动,原来是一场砸酒瓶子的特技表演,但由于突发情况,特技演员无法到场,于是穴头便请来了这两位相声演员救场。当大厅灯光亮起,主持人宣布接下来的节目是相声时,全场一片惊愕,但很快便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2009年,开心麻花的导演发现了常远,觉得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于是将他留在了团队中。在麻花的日子里,常远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并决定邀请多年来疏远的爷爷来看自己的演出。有些包袱对于爷爷来说可能并不易懂,但看到周围人的欢笑,他也能感受到孙子在这个舞台上的价值。
生活中的常远对爷爷常宝华十分孝顺。在爷爷从艺八十周年之际,常远筹备了四个月,为爷爷安排了一场相声汇报演出。已经离开舞台多年的常宝华在长孙的帮助下重返舞台,面对观众让他非常开心。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常远邀请爷爷一同表演相声,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与爷爷的最后一次合影成为常远永远的痛。照片中,爷爷笑得开心,两人还对着镜头玩起了新潮的“比心动作”。
常远在电话里回忆起那段时光,声音哽咽。他写道,从小就怕爷爷,因为爷爷总是对他不满意。无论他学相声还是表演,爷爷似乎从未认可过他。但他知道,爷爷越不认可他,他就越要证明自己。即使在医院被护士们称为孙子时爷爷的自豪,但他仍然希望能做出一件让爷爷满意的作品。他相信那一天在天堂的爷爷会看到的。他的较劲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对爷爷的承诺和感恩。他写道:“谢谢您,从没有夸过我。”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爷爷的思念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