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把太子派去军事重镇武昌?
故事从孙登这位吴国的太子开始。在征战年代,他并没有像通常的太子那样留在繁华的京城,而是被父亲孙权派往军事重镇武昌。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为什么孙权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趣怪网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故事。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在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被封为吴王,同年,孙登被立为太子。孙权为他精心挑选了老师,张休、顾谭、陈表等人成为东宫的成员,陪伴孙登研读诗书,同时学习武艺。孙登与诸葛恪、张休等人关系融洽,他们有时同坐一车,有时共眠一床。太傅张温看到这一幕,认为中庶子是太子最亲近的职位,应当选用才德兼备的人。于是陈表等人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随着黄龙元年(229年)的到来,孙权称帝,孙登被立为皇太子。在这一时期,东宫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
孙权迁都建业后,他召来上大将军辅佐孙登镇守武昌。孙登在镇守武昌期间表现出深思熟虑的智慧和仁慈之心。当他外出时,常常选择远离良田的道路,避免践踏庄稼。当他休息时,总是选择空闲的场所,尽量不扰民。有一次,一颗弹丸从他身边飞过,随从们想要惩罚发射弹丸的人,但孙登却通过比对弹丸,释放了那个人。还有一次,他丢失了金马盂,察觉是手下人干的,但他只是责备对方并送他回家,没有严惩。这些事迹展示了孙登的仁慈和智慧。
那么为什么孙权要留下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呢?主要是因为迁都的需要。作为吴王,孙权的王府治所在武昌。但随着战争的进展和国家的需要迁移都城变得更加重要。综合比较之下建业作为新的都城更为合适但武昌作为多年的行政中心要想迁移并非易事这一时期的重要战事都在西部大军留下必须有重量级别的人物镇守而太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当然也有人猜测孙权留下孙登是为了让他跟随陆逊学习军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监督陆逊这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在打败刘备后长期驻守西部期间的表现一直受到孙权的关注因此留下太子也是为了对陆逊进行一定的制衡和监督。同时可以看出孙权在迁都和让太子留守武昌这件事情上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虑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整个故事展现了孙登的智慧和仁慈以及孙权对国家大局的深思熟虑同时也揭示了权力制衡在古代政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