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世对隋朝的评价不高呢 只因有这么一个
为何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不高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隋朝,一个自开国便步入盛世的辉煌王朝,它的辉煌似乎预示着无尽的繁荣与辉煌。这个美好的光景却在一人的手中走向了末路。他,就是隋炀帝。提及隋炀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昏君形象,犯下种种错误,似乎将帝王的所有缺点都集于一身。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隋炀帝弑父篡位的故事。说他原本排名第二,本无资格继承皇位,但为了得到这个位子,狠心陷害自己的兄长,甚至毒害自己的父亲。甚至还有野史详细记录了其杀害父亲的经过。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作为深宫之中的帝王世家成员,隋炀杨广虽非纯朴之人,但也不至于疯狂到如此程度。他自然明白自己的位置,而他的兄长因奢侈好色且缺乏心计,在父王在位时便已露出太子身份,却不低调行事,甚至接受众臣朝拜,这在隋文帝杨坚眼里无疑是挑战底线。
相较之下,杨广表现得更为沉稳。虽然有夺位之意,但他伪装得非常好,表现出孝顺、节俭、不爱玩乐的形象,也没有妻妾成群。这使得隋文帝将两兄弟的行为都看在眼里,最终让杨广成为太子。即便如此,隋文帝仍没有完全信任杨广。
当隋文帝病重时,杨广写信给亲信杨素商讨如何处理后事,但这封信却意外地落在了隋文帝手中。显然,宫中有内奸,杨素难逃干系。得知事情败露,杨广立即采取行动,将隋文帝身边的服侍者全部更换,不久后隋文帝便离世,这也导致了后来弑父故事的流传。
历史上为了政权而弑父的事情并不少见,为何唯独对隋炀帝的故事评价如此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创造伟业,而忽视了百姓的福祉。他视百姓如牛马一般的劳动力,修建大运河、常年出征等行为劳民伤财,导致百姓为了躲避苛重的杂税而起义。
我们不能抹杀他的历史功绩。他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当时经历无数战争的他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他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使得国家自开国便迎来盛世。这样的功绩在历史上也是值得称赞的。关于他为夺权而弑父的故事流传太广,再加上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政策给当时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及他成为亡国之君的事实,使得后世对他及其朝代的评价始终无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