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音乐的作品有哪些?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领域涌现出众多流派和思潮。一方面,诸如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和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实验性流派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众多重要作曲家则经历了一段风格稳定的成熟过程。在此期间,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20年代初至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音乐流派。新古典主义在美学观念上,摒弃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同时也否定了后期浪漫主义的夸大表现和其衍生的表现主义。该流派主张音乐创作无需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保持“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他们提倡回归古典,追求音乐的纯粹美,不掺杂诗或绘画等元素。作曲家应以冷静的客观视角,用现代手法再现古典音乐的均衡和平衡的形式。
意大利的F.布索尼和俄国的I.F.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布索尼认为音乐应维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而古典音乐的对位手法和各种古典形式是实践这一理念的最佳途径。斯特拉文斯基的“回到巴赫”宣言,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热潮。
新古典主义的典型创作如布索尼的《喜剧序曲》和《钢琴小奏鸣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都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将其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拟古风格。
受到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启发的新古典主义,对许多现代优秀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法国六人团中的A.奥涅格和D.米约,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古典特色。德国的P.欣德米特虽被称为新客观主义的代表,但其作品也充满了古典韵味。匈牙利的B.巴托克与Z.科达伊的新民族主义风格,以及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也都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的启发和影响。他们融合了现代、民族、社会性的元素与古典的理性的思维,大大扩展了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范畴。
除了上述作曲家外,法国作曲家拉韦尔尽管其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但他对古典音乐的尊重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实践也与新古典主义有所契合。新古典主义音乐在当时的音乐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