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朝无明君,为何宋朝能持续276年没有灭亡
跟随风趣网的小编,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个历史上真实的明朝。
提及明朝,大众往往留下的印象是:皇帝要么是暴君,要么是昏君。高晓松曾指出,明朝是一个“三无”王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描绘,也往往将明朝皇帝塑造成昏庸无能的形象。
这样的观点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明朝的皇帝如此昏庸无能,为何明朝没有像秦朝和隋朝那样短命呢?为什么它能持续276年,只在明末遭遇农民起义和藩王造反的困境?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说到明朝的暴君,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朱元璋。朱元璋的残暴行为并非针对普通百姓,而是主要针对官员。在朱元璋的时代,明朝的官场气氛极为压抑,“官不聊生”。与之相反,秦朝和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底层百姓的压榨过重。
朱元璋出身农民乞丐,深知民间的艰辛疾苦,因此对贪官污吏有着深切的痛恨。成为皇帝后,他对官员的违法行为高度敏感。一旦官员违法乱纪,朱元璋会感同身受,知道必然有百姓受苦,因此他的手段显得较为残暴。但在百姓眼中,朱元璋却是一位明君,自然不会引发造反。
明朝在制度方面相较秦汉唐宋虽不算出色,但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如内阁制。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即使皇帝不出工或稍显昏庸,国家依然能正常运作。甚至可以说,皇帝不上朝反而更利于国家发展,明末的情况便是典型例证。
明朝是文人治国的时代,因此出现了不少权臣,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张居正。张居正的时代,有无皇帝其实并不重要,甚至有皇帝反而可能碍事。这一点与后世王朝形成鲜明对比,一旦皇帝不行,天下便大乱。
那么,明朝皇帝要么暴君要么昏君的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呢?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清朝的民间宣传。清朝可能没有在正规的史书上过分抹黑明朝,但通过民间宣传,成功地将明朝“妖魔化”。例如,《英烈传》这本书,原本写的是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的事迹,但在清朝版本中,却将朱元璋妖魔化。
如果明朝只有暴君和昏君,那么按照明朝人性格中的爱惹事生非的特点,早就该有人造反了。但实际上,明朝人虽然性格狂傲,但大规模造反的情况一直鲜有发生,直到明末才出现。这说明明朝皇帝的统治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不堪。
明朝能延续276年,比清朝还长了近十年,更不像秦隋那样二世而亡。显然,明朝有其优秀的一面,只是现在的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