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甲养龙:揭开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真龙天子
在古代帝王的心中,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是龙在人间的化身,承载着上天的庇佑。这种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文化,也是帝王们制造神话的工具。即使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龙子龙孙们为了争夺天下大打出手,他们也不离不弃自己的龙的身份。他们似乎忘记了,龙只是中华先民众多原始图腾的混合体,存在于虚幻之中。
龙的形象由多种动物特征构成,如鹿的角、牛的耳、驼的头等,这些形象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生灵。这些动物是先民祖先崇拜中的始祖神,人们将遥远的出身与关系紧密的动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氏族或部落的图腾。随着部落间的战争与融合,弱势部落的图腾被添加到强势部落的图腾上,使龙的形象更为丰满,神通广大,而龙的原型则越来越模糊。最终,中华民族在龙的旗帜下团结起来,迈向统一的民族国家。
龙的原型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有人认为是鳄鱼,有人在黄河流域发现了鳄鱼的踪迹,将其视为龙的原型。也有人认为是蛇,蛇是先民走出丛林前常见的奇异爬行动物,多产,符合先民希望子孙繁衍、部族强大的愿望。在良渚文化中,玉龙的形象其实就是蛇的变形。还有认为龙的原型是闪电的观点,但这似乎有些玄远。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特殊人物——姒先生孔甲。他生活在龙被彻底神化前的时代,可能见过真龙的样子。他的父亲不降在位长达59年,因为孔甲喜好鬼神、行为放荡不羁,原本不打算将王位传给他。天降大旱,使得刚当上夏王的廑受到严重打击,这可能是上天对廑得位不正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忍了近26年的孔甲终于得以登上夏王宝座。
孔甲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在王位接力赛中,他的堂兄弟扃担任王太弟期间权力在握,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为了家天下的传承和延续,不降与扃达成了妥协:王位传给扃,但之后要由孔甲继承。这一协议可能是秘密的,只有少数重臣或心腹知道。迷信鬼神的不降可能让扃为此立誓。一旦掌握权力,扃显然背弃了誓言,逐步排除了孔甲的继位可能性。面对这种情况,孔甲十分聪明地伪装自己,一方面装可怜远离政治中心,另一方面与堂兄弟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善于伪装自己无害的一面来应对扃的打压和威胁。最终孔甲成功登上了夏王的宝座实现了权力的传承和家族的延续。这个故事充满了阴谋和权力斗争展现了古代帝王家族内部的人伦惨剧和权力争夺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常。在这种背景下,扃面临一个棘手的抉择:是否要杀掉自己的侄子孔甲。考虑到名声和长远的利益,扃意识到杀掉孔甲只会让他的名声受损,并且可能引发更多的纷争。相反,如果抚养孔甲并引导他远离权力的漩涡,将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显然,孔甲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悟性,这也让扃最终决定放过他。
对于那些了解当年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细节的人来说,这一决定无疑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他们可能会因为知道真相而遭受不幸,甚至可能遭遇暴卒的命运。扃却有意散布孔甲的,将他描绘成一个生活作风不良、宗教信仰过分、思想品德有问题的王室子弟。按照这些,孔甲似乎已经没有资格再继承王位了。
老谋深算的扃先生将这些评语巧妙地嫁接到不降(孔甲的父亲)身上,与自己撇清关系,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言论出自他手。我们不禁要问,哪一位帝王不曾对鬼神和女色有所执着呢?以现代社会的标准来看,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思想道德毫无瑕疵呢?现在的问题是孔甲需要承担这些负面标签,并主动远离权力的中心。
对于孔甲来说,遇到扃叔叔原本是他人生中一次不幸的遭遇。当他觉得自己的青春将在此消磨时,命运却出现了转机。扃叔叔离世后,廑兄弟登上了王位。相比于扃叔叔,这位新君更加单纯,这也给了孔甲翻盘的机会。他一方面利用大旱之际散布谣言,声称上天因为廑得位不正而降罪于他,让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失去了道德和法统的支撑;另一方面,孔甲也利用廑对自己的优待来积聚力量,暗中觊觎王权。正是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历史出现了拐点,孔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小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