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女明星 2025-08-28 07:49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汪由敦(1692-1758),原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是一位大臣。下面让我们跟随迷奇闻网一同这位杰出人物的故事。

乾隆二年(1737),汪由敦事业起步,先后担任尚书及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在金川战役中,他起草的圣旨均符合乾隆帝的心意,因功加三级,并加封太子少师。他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持忠诚与勤奋,深得皇帝的信任与器重。

回溯汪由敦的少年时代,他出生于一个亦贾亦儒的徽商家庭,自小颖异绝伦。五岁时便开始拜师读书,八岁已能熟诵前代世系年号。他的学术之路广征博引,理、道等各家学说,深得同邑老名宿查南浦先生的器重。

19岁那年,汪由敦循例以商籍就试,受到督学吴垣甫的赏识,补为博士弟子。此后,他因时常探视父母而往来杭常,师从秦龙光等名师,学识日益精进。浙江巡抚徐元梦延请汪由敦至府中,对其才学大加赞赏。在徐府中,汪由敦广结词坛前辈,并深得前辈刘大山的折服。

初露锋芒的汪由敦在康熙末年随徐元梦入京,与一代宗匠相交。他的深厚底蕴赢得了前辈们的赞誉,连当时的名孝廉钱香树、同郡的吴冠山等也与其成为莫逆之交。在京城,他废寝忘食地钻研诸家之长,为日后的人生道路夯实了基础。

雍正二年(1724),汪由敦以殿试二甲第一名的成绩被钦赐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此后历任升迁,至雍正十三年已官至正五品的翰林院待读。乾隆七年(1742),他担任会试副总裁,精心选拔进士。次年,他充任经筵讲官,被授予工部尚书,后又转任他职,并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办事合圣意,得赐御书“松泉”二字,他便以此自号以示不忘皇恩。

汪由敦的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他的著作《松泉集》是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奋斗与坚持,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才华与努力,为他的人生道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汪由敦,一位深受乾隆帝信赖的朝廷重臣,其生涯几经波折,展现出他独特的政治智慧与个人魅力。

乾隆帝一日责怪汪由敦的恩师汪廷玉泄漏机密,因此剥夺了汪由敦的协办和尚书职位。一月之后,皇上又将原本属于张廷玉的澄怀园赐给汪由敦,不久又恢复其尚书职位。可见,乾隆帝对汪由敦的宠信起伏不定,亦显现出其政治手腕的灵活多变。

在人生低谷与高峰之间摇摆不定的汪由敦,并未因此消磨掉他对学问与文化的热情。十七年秋,他主持创办京师休宁会馆,并撰写碑记以志其事。会馆内常常灯火通明,乡音满屋,展现出他对文化的深沉热爱。同年,乾隆帝赐御临快雪时晴帖,汪由敦因此以“时晴”二字命名其斋为“时晴斋”。

随着时光的推移,汪由敦的仕途再度出现转机。他复任刑部尚书,因平定准噶尔之乱而加军功三级。次年春,他又调任工部尚书,不久实授吏部尚书,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与不凡的政绩。每一次升降,都显现出他的勤勉持重与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汪由敦随从皇上南巡至杭州,途中蒙恩准假归里。这是他几十年来首次获准请假,终于实现了他回乡探亲的夙愿。家中团聚,宗族祭祖,让他感受到乡亲们的欢庆与尊重。短暂的归乡之旅,他既与老友叙旧,又亲自拜访前辈,更不忘慰问贫困乡亲。他将俸禄与皇上赏赐的千金捐入宗祠,置良田百亩以帮扶后辈。他的善举与爱心在乡党族人中传颂不已。

命运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转折。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初,汪由敦病重,尽管皇上多次派人慰问并赐药,但他的病情却日益恶化。在病危之际,他仍心系军国大事,听到有关阿睦尔撒纳的消息时,他欣喜若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口授遗疏,表达了对皇上的忠诚与感激。最终,汪由敦在二十二日离世。

乾隆帝闻讯悲痛欲绝,亲自前来吊唁,并给予他极高的荣誉。皇上赐陀罗被、拨内府银二千两以厚葬汪由敦,并加赠太子太师职称,赐谥文端,入祀贤良祠。更因汪由敦擅长书法,皇上命馆臣集其书法为《时晴斋法帖》十卷,勒石皇宫之中,以示纪念。汪由敦的一生虽已落幕,但他的事迹与贡献将永载史册。

Copyright © 2019-2025 www.verzenio.cn 娱乐八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娱乐新闻,韩国娱乐圈,娱乐八卦,门事件,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