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男宠有哪些?宋之问自荐被拒绝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时代:男宠之争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作为一个伟大的女皇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她执政的时代,不仅政治风云变幻,而且后宫也有着独特的风景。男宠的存在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殊现象,其中不乏引人深思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这些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着与男人一样的权力欲望和对性的追求。正因如此,她在位期间拥有男宠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历史上的皇帝拥有众多妃子一样,武则天的身边也有着众多争宠的男宠。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他们不仅相貌出众,还精通音律,善于歌舞,更有着侍寝的高超本领。自得到武则天宠爱以来,二人便平步青云,虽然惹来不少嫉妒和嘲笑,但也让一些人羡慕不已,甚至有人想效仿他们,通过自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
其中,大才子宋之问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宋之问才华出众,不仅是中国诗歌的杰出代表,还是当时公认的帅哥。他考中进士后,便进入了朝廷的习艺馆,地位显赫。宋之问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才华和地位,他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力和荣耀。于是,他选择了自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这一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武则天并没有接受他的自荐。这是因为宋之问的行为在她看来过于卑贱。武则天认为,一个文人应该通过学问和才华来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不是通过自荐成为男宠来邀宠显贵。而且,武则天对男宠的选择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她所选择的男宠不仅要相貌出众,还要有才华和情趣相投的人品。显然,宋之问并没有满足这些条件。他的无耻行为和不正当手段只会让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更加丢人现眼。
事实上,宋之问的能力如果放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定会大有作为。他的诗歌才华在当时无人能敌,如果他能够专心学问,心无旁骛地走好仕途之路,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一心想着走捷径,企图通过自荐成为男宠来迅速获得权力和荣耀。这种行为无疑让人鄙视和唾弃。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错误的。武则天对他的鄙视和嫌弃也让他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和尊严。
武则天时代的男宠之争背后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女皇帝的权力和欲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投机和虚荣心。然而真正能够赢得尊重和成功的还是那些踏实肯干、专注于自己事业的人。宋之问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通过正当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在权力的深宫之中,太平公主的一次偶然尝试,引领了宫廷风云的变迁。她对张昌宗的一次试验后,因满意其表现,将其推荐给了在深宫中感到寂寞的武则天。
武则天对张昌宗的性能力颇为满意,他因此得到了她的宠爱。张昌宗受宠后,向武则天引荐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他声称:“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武则天召见张易之后,发现他的阳道壮伟,大为欢喜。自此,二张便以入宫修书的名义留在了宫中,专为武则天提供宠幸之乐。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派出了亲信四处,从民间寻找符合特定条件的男子。薛怀义、张昌宗都曾承担这样的任务,他们以自己的标准为依据,只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男子,稍有不如意便予以淘汰。宫中女才人也曾接过这样的任务,其中上官婉儿最为出色。她遵循武则天的教导,寻找鼻子大、隆直的男子,认为这是阳道壮伟的象征。上官婉儿以此原则四处搜寻,一旦发现符合条件的男子就立刻选拔出来献给武则天。
在宫廷中,有一个名叫宋之问的人,他面容白皙俊秀,本被人们称为小白脸,但在武则天的眼中,他的魅力远不及她所期待的。为何如此?原因就在于他的阳道不够壮伟。想必武则天从他的面相中就能洞察出这一点。加之宋之问在宫廷中的表现拙劣,他的人品也让人失望。尽管他是大才子大帅哥,但在争当男宠的道路上却被拒之门外。这一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深宫之中,男宠的选择不仅仅是外貌和才华的较量,更是对内在品质和能力的考验。武则天作为一个权力巅峰的女性,她的选择标准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只有真正符合她心中理想的男子,才能在这深宫之中得到宠爱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