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光北(北京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文化传播引领者)
张光北:北京与表演的深厚情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光北的演艺生涯就在北京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开始了。出生于北京的张光北,从小就对表演艺术怀有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这是他演艺生涯的起点。从此,他与北京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多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如《三国演义》《亮剑》等都带着北京的印记,展现了北京影视产业的繁荣景象。张光北在这些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他的首部话剧《王府井》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讲述了王府井的变迁,展现了北京人的精神风貌。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张光北作为一名演员的才华和魅力。
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张光北谈及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的成绩和亮点。他表示,北京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人才汇聚,氛围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北京一直是文化传播的引领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谈及北京出品的影视作品,张光北认为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首先是政治优势,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对时代的颂扬。北京的企业如北广传媒影视,会提高创作的政治意识,坚持守正创新。北京影视作品注重细节,用心创作,呈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觉醒年代》是张光北参与出品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引发了轰动效应,成为了主旋律作品中的佳作。张光北表示,《觉醒年代》的成功离不开好的剧本、优秀的演员和创作者的用心。这部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下了很大工夫,让观众对党的发展历史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对于如何称得上是好的主旋律作品,张光北表示,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民服务的、讲人民的故事、弘扬正气和真善美的作品都是主旋律作品。他强调,主旋律作品应该关注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张光北的演艺生涯与北京紧密相连。他见证了北京影视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参与了许多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他深知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的成绩和亮点,也深知北京出品的影视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未来,他将继续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现北京的魅力和风采。《觉醒年代》中的英雄先辈并非超脱凡尘的仙人,他们同样是活生生的人。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大道上,我们强调真实的力量,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深入人心,触动观众的心灵。
在新京报的访谈中,张光北先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深入阐述了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坚守现实主义创作,并以角色来讲述中国故事。他强调,演员应始终对“戏比天大”保持敬畏之心,拥有广阔的胸怀和坚定的底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崇德尚艺。
提高认识、加强政治素养并非空谈,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学习、深刻反思、自觉践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才能让观众在故事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作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光北先生也谈到了北京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北京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上从未停下脚步,不断为艺术家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在职讲座班,让演员和创作者们可以随时交流经验,这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对艺术的热情,也提升了他们的创作水平。
北京国际电影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它促进了中外艺术家的交流。过去,一些有才华的导演可能因缺乏投资而无法施展才华,但现在,随着青年导演基金会的成立,这些有潜力的导演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北京的专业推介会也为优秀的剧本提供了展示平台,助力项目进行融资。
这些举措都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这些平台,新一代艺术家们得以磨炼技艺、拓展视野,并不断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和内涵的作品。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