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权刚去世,东吴的托孤大臣就开始自相残杀?
女明星 2025-08-05 03:31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介绍东吴托孤之谜:一场权力角逐的悲歌
在汉末三国时期,托孤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事件。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因诸葛亮的辅佐,使蜀汉得以从低谷中走出。东吴的托孤故事却截然不同,堪称一场权力角逐的悲歌。
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他在武昌称帝,国号吴。晚年,孙权面临继承人问题,引致内乱和朝局不稳。在临终之际,面对年仅十岁的太子孙亮,孙权不得不进行托孤。他选择了五位大臣: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以及宗亲侍中孙峻,作为托孤重臣。
这五位大臣的组合看似合理,既有武将也有文臣,还有宗室成员,理论上应该能够互相制衡。权力的诱惑让这一切计划化为泡影。
孙权死后,中书令孙弘担心被大将军诸葛恪加害,决定先发制人。他故意隐瞒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但被孙峻告发。诸葛恪立即行动,将孙弘诛杀。在这一年中,首位托孤大臣孙弘的头衔还未焐热便命丧黄泉。
孙亮的皇位稳固后,以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出兵伐魏却遭遇大败。同年,孙峻暗中联合皇帝孙亮,将诸葛恪诱入宫中杀害。短短一年内,两位托孤大臣相继惨死。
在除掉诸葛恪后,孙峻掌握了东吴大权。他对孙权的子女展开残酷的打击,不少人都死于他的手中。孙峻死后,他的堂弟孙綝继续掌握大权,让孙亮成为傀儡皇帝。不久,孙綝废黜孙亮,改立新君。至此,孙权的五位辅政大臣已损失殆尽。
这场托孤之争,不仅使孙权的选择付诸东流,更使东吴内耗严重、元气大伤。回首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感慨:在权力的角逐中,亲情、忠诚都显得如此脆弱。对于这场托孤悲剧,你怎么看呢?是权力欲望的膨胀,还是时代的无奈?
上一篇:丙二醇为什么不能用在牛奶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