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早年在燕国当质子,他是如何登基的?
秦惠文王之后,继任的君主是秦武王。他野心勃勃,志在天下。一天,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开辟一条仅容一车通行之路,直达洛阳,一窥周王都城之风采,即使因此献身也毫无遗憾。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秦武王不仅想称霸,更有意效仿天子。他的一个独特爱好却断送了他的性命。
秦武王,力大无穷,热爱举重。他搜罗天下力士,授予官职,举行举重比赛。在一次比赛中,大鼎意外脱手,秦武王不幸砸断胫骨,伤势严重,最终不治身亡。他即位时年纪尚轻,在位仅三年,去世时年仅23岁,未留下子嗣。秦王继承人空缺,引发了一场王位争夺战。
按照宗法制的传统原则,有资格继承秦王之位的是秦武王的弟弟们。秦惠文王的后宫中,有儿子的妃子都有条件争夺王位。没有子嗣的后宫妃子以及朝中大臣也卷入了这场争斗。决定秦王人选的权力掌握在三人手中。
这三人分别是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王后以及手握重权的魏冉。表面上看,三人都有决定权,似乎实行三票制。但实际上,秦惠文王和秦武王的王后并未涉足朝政,她们的两票只是形式。而魏冉是两朝元老,在朝中具有颇大的势力,他的一票才是最关键的。
最终,秦惠文王的王后支持秦武王的弟弟赢壮,秦武王的王后支持的对象无法确定,可能是赢壮。而魏冉则支持嬴稷,最终成功立他为王。嬴稷是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当时正在燕国当质子。为了与秦国交好,燕国全力配合嬴稷返回秦国。
魏冉的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公元前305年,秦武王的弟弟们爆发了动乱,但被魏冉一一镇压,许多人因此被杀。赢壮被杀后,秦惠文王的王后心情郁郁而终。而秦武王的王后是魏国人,在拥立新君的战争中失败后,被迫返回魏国。
那么,为什么魏冉会选择远在燕国当质子的嬴稷呢?这背后与一个女人有关——她就是秦惠文王的姬妾宣太后。魏冉与宣太后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而嬴稷正是宣太后的儿子。这就是魏冉全力支持嬴稷继承王位的根本原因。
在这场激烈的王位争夺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最终嬴稷得以继位,离不开魏冉的智慧与决断。这场争斗也充分展现了秦国宫廷的复杂与残酷。参考文献:《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