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要是选择南迁的话 南明能有南宋一样的
对于南迁与南明能否像南宋一样再延续百年国祚的问题,许多人都深感好奇。今天,我将详细阐述我的观点,以供参考。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迁,他得到的拥护程度肯定会远高于弘光等人。形势未必会糟糕到像弘光、隆武两朝那样仅维持一年之久,也远比永历帝支撑十五年更为强大。要想像南宋一样延续百年并非没有可能,但关键在于崇祯本人的思想认识需要做出重大改变。我深知,这番话可能会遭到许多受“历史进化论”洗脑的、持陈旧历史观点的人的不屑和质疑。那么,何谓“历史进化论”呢?其实就是那些被旧式教科书不断强化的观点,如“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的,一个时代被另一个时代替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论调,如果重复一千遍,也可能成为真理。当这种思想成为陈腔滥调,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其危害匪浅。不仅会约束和僵化思维定式,还会使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受这种论调影响的人,会认为明朝的灭亡是机制已经从头顶烂到脚底,无法挽救。甚至有人断言,哪怕是崇祯南迁,也无法改变满清取代明朝的“命运”。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我们不能用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来否定曾经的可能性。否则,历史研究就没有必要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活在当下的人,也没有必要寻找真理、走正确的路线了。只需消极等待历史车轮的推进即可。现在,让我阐明为何我认为只要崇祯成功南迁,他就能化解北京的危机并在南京打造新的天地。有利因素有很多,其中两点至关重要:经济和民心。关于经济方面,那些被“历史进化论”洗脑的人可能认为明朝经济已经全盘崩溃。他们可能忽略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在明朝中后期,江南的赋税就支撑起了大明帝国的70%的财政运作和开支。这也是满清入关后,必须夺取江南的原因,因为江南的财富是他们维持北方统治的重要支柱。至于民心方面,“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不一定是真理,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清之际,谁赢得了更多民心?满清入关二百多年,朝野间“反清复明”的声音从未停止。朝鲜人使用崇祯年号长达二百多年,《阿Q正传》中也有人为崇祯复仇。可见,南明的民心和抗争从未消失。南明两次差点翻盘的机会是李定国约郑成功会战广东和郑成功十万舟师逆江而上围攻南京。这两大战役功败垂成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派系斗争导致无法形成合力。如果崇祯南迁成功,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变。南明的复兴并非不可能之事。只要崇祯皇帝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民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南迁或许能够成为南明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看来,如果崇祯皇帝坐镇南京,即便明朝无法重新收复北方,再现大明的辉煌,但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东晋或南宋的偏安政权。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崇祯皇帝必须进行自我改变,展现出如同隆武、永历那样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襟。只有他真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对抗清朝的势力,才有可能稳固南京,确保明朝的存续。
崇祯皇帝的领导地位无可置疑,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坚守现有的领土,更需要放眼全局,寻找新的生机。他必须懂得利用那些能够抵抗清朝的力量,包括但不限于郑成功、李定国等英勇的将领和他们的部队。这些力量是明朝抵抗清朝入侵的重要支柱,是维护国家存续的关键。
郑成功是一位富有军事智慧和英勇果敢的将领,他的存在无疑会给崇祯皇帝带来巨大的支持。如果能够妥善利用郑成功的军事才能,那么抵抗清朝的入侵将会更加顺利。而李定国同样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他的忠诚和决心将会为明朝带来一线生机。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真正做到这些,那么明朝的存续就不再是问题。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和策略,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只有这样,即使不能收复北方,也可以保证明朝在南方的稳定政权,延续其国祚。这样的明朝,或许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但至少能够偏安一隅,保持其政权的存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