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真是史文恭下的手吗?
熟知《传》中故事的人都认为晁盖是死于史文恭之手,然而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晁盖的离世,揭示出梁山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
探究其根源,是谁宣称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呢?是晁盖死后暂代领袖之位的宋江。他提出,谁能捉得史文恭,便立为梁山泊主。这一说法使得许多人认为史文恭射杀了晁盖,纷纷要求捉拿史文恭为晁盖报仇。晁盖的真实遗言并非如宋江所言。在晁盖临终之时,他是对宋江说出:“贤弟,若哪个捉得射杀我者,便可叫他做梁山泊主。”由此可见,晁盖并没有断定射杀自己的一定是史文恭。仅凭一支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就断定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这一推断缺乏真凭实据,站不住脚。
从曾头市与梁山对阵的情形来看,也不可能是史文恭所杀。当时曾家老大曾涂狂言要活捉晁盖,宋江等梁山好汉准备将其押解至京城领赏,因此不存在放冷箭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晁盖必须死,而且不能死在梁山泊,最好死在他人之手。至于具体的死法,则需合适的时机。曾头市便是晁盖必死的最佳场所。
究其原因,晁盖之死是梁山内部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当初在东溪村起事时,晁盖受到了赤发鬼刘唐和公孙胜等人的支持,但吴用早已看出王伦的真实心思。当王伦拒绝接纳晁盖等人时,吴用便挑唆火并了王伦,使晁盖成为梁山的第二代掌门人。吴用在晁盖身上看不到太大的希望,他的野心可不单单是占山为王的小打小闹。他等待的是一个能够完成他心中梦想的人物出现。
这个人物便是宋江。宋江深谙官场厚黑学,具备谋事者应有的谋略。他在被押往江州的路上被晁盖邀请上梁山,却拒绝了留下的提议。宋江的内心自然有另一番打算。到了江州劫法场后,宋江来到梁山,带来了江州系头领三十余人。为了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晁盖要禅位让贤,但宋江却拒绝了。为什么?因为宋江有自己的抱负和打算,他要靠自己的本领来打拼天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服。
于是宋江多次带领梁山兄弟征战沙场,屡立战功。每次都将晁盖及一起起事的几个心腹留下在山寨,并说服他们为自己所用。就这样,晁盖被宋江和吴用一步步架空了。等到晁盖意识到大势已去时,他已经无法挽回局面了。他明白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社会,而他已经失去了掌控局势的能力。忧愤中的晁盖主动请缨攻打曾头市。然而奇怪的是这次宋江和吴用并没有阻拦他而且也没有几个将领愿意跟随他出征这进一步表明了晁盖在梁山上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在战斗中由于缺乏谋虑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头一战就败下阵来最终中了敌人的埋伏身中暗箭离世而去临终前他已看透梁山局势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梦想已成泡影。
他唯一能做的是留下一份遗嘱,以此对宋江那不可一世的气焰进行微妙的讽刺。这份遗嘱,对于坚守道德和良知的人来说,是荣誉与责任的象征;但对于那些权谋深重的枭雄与奸诈小人,却如同虚设,毫无约束力。这份遗嘱的直接后果便是,梁山泊的第二代掌门位置与他晁盖无关,连一百零八将的荣耀名单中也未见其名字。
他晁盖,被排除在了天罡星与地煞星的名单之外,似乎被整个梁山泊所遗忘,丧失了他应有的政治地位与待遇。他在梁山泊后山的坟茔,成为了他的唯一存在证明,孤寂地矗立在那里,接受着世人的空洞祭拜和香火。
至此,我们后人心中的那份疑惑逐渐得到了解答。所谓的梁山好汉,所谓的替天行道,都是虚无飘渺的幻想!当权力与财富的资本不足时,王伦便注定悲剧的命运。而当晁盖掌握生辰纲的巨额财富和一定的政治资本后,他便成为无可争议的首领,成为梁山泊的掌门人。宋江带领众多兄弟崭露头角时,他的影响力与欲望便日益膨胀。他想招安,想引领梁山进入一个新时代,一切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当权力与主张发生冲突时,领袖必须付出代价,不论采取何种方式,结局都是悲剧。透过这表面的现象,我们看到晁盖之死揭示了梁山集团内部的惊天秘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有实力才能决定一切。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这一真相让我们重新审视权力的本质与社会现实的残酷,让我们深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