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成功给猪做手术:比人稳定但仍难获人类
北京时间5月6日,机器人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问题:机器人能比人类医生更出色吗?对于那些期望自动化处理繁琐工作的医院管理者来说,机器人独立执行手术听起来充满吸引力。但对于患者而言,关键的问题是机器人能否胜任复杂的手术过程,特别是在外科手术领域。这个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即使是技术高超的医生也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软组织手术尤其如此,由于其易变性和难以预测的特性,使得研究人员对机器人能否胜任这一任务持怀疑态度。最近发生的一次事件打破了这种怀疑。就在不久前,一个名为STAR(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的智能组织自动机器人成功地进行了了一项软组织手术。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它将两段猪的肠道紧密缝合在一起,向世界展示了机器人外科手术的潜力。这项手术的成功得益于STAR机器人的先进功能。它配备了一条机器手臂和各种手术工具,其中包括力传感器和热成像设备。这些工具不仅帮助机器人感知缝合线上的拉力,还能区分外貌相似的组织。更为重要的是,华盛顿儿童国家健康系统的研究团队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控制STAR机器人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与人类医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医生可以实时监督手术过程,并在关键时刻接管机器人的工作。“医生就像机器人的监护人。”阿扎德·沙德曼(Azad Shademan)解释道,“当机器人在处理关键问题时,医生能够立即做出反应。”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研究人员在STAR机器人上安装了一种特殊的红外线系统。这个系统类似于夜视设备,帮助机器人在手术中精准定位目标组织。在两次实验中,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进行的肠道吻合术都取得了成功。更令人振奋的是,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出现。STAR机器人的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表现优异。它缝合的间隙更加均匀,术后肠道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而不出现渗漏。与熟练的医生相比,STAR机器人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手术速度较慢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参与该研究的莱恩·戴克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这种技术引入临床常规手术中。”这种机器人的技术将会帮助减少术后并发症并降低复诊率。机器人手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应用不断涌现,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的理念与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相似,”研究团队强调,“不是为了取代外科医生的工作而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效率并减少潜在风险。”现在机器人在外科手术领域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缝合肠道组织。未来它们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其能力包括从体内取出异物如胆囊或肿瘤等物品以造福更多患者。我们期待着这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见证未来医疗科技的辉煌未来。关于STAR机器人的出现,它无疑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其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两个问题便是:“我们能否信任机器人来守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万一出现问题,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或许与机器所受到的监管程度息息相关。以民航领域为例,无人机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尽管其便捷性令人赞叹,但在飞行安全方面,人们的内心还是更倾向于信任人类飞行员的存在。手术机器人亦是如此,尽管机器人的精准度和效率令人钦佩,但在生命攸关的手术过程中,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类医生。至少在短期内,人类医生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将是主流模式,而非完全取代。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责任归属的问题显然已经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以加州的一家手术机器人制造商Intuitive Surgical为例,该公司频频面临因用户使用不当或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诉讼。手术机器人能否完全替代人类医生并承担全部责任?或是医生仍需承担部分责任?这些问题正在引发激烈的讨论和争议。随着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这些问题将逐渐浮出水面,并需要法律界给出明确的答案。
STAR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争议。对于人们是否能够信任机器人来守护生命安全和责任归属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同时也需要法律和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