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始皇平反!秦始皇嬴政焚书时留有完整备份
说到始皇,他究竟是如何让无数人心痛,甚至破口大骂的呢?那是因为他的举动使得众多珍贵的书籍无法被后世所研究和见识。事实真相是,始皇焚书之举并非全盘的毁灭,而是有备份存在的。
统一六国,让天下思想归为一统,这是始皇的伟业。为了确保王朝的长远统一发展,统一学说和思想是必要的。丞相曾上书提议如此,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避免人们心中不同的思想产生对国家不利的论调。秦始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李斯的看法,并批准了焚书的做法。作为一位能够统一六国的人物,始皇自然是从全局思考问题。
在古代,书籍的制作和保存与现代截然不同。那时的书籍,往往是依靠简牍,用刀一笔一笔地刻制而成。那些珍贵的鸿篇巨制更是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在焚书的种类上,始皇有着明确的规定,只烧以下两个种类的书籍:第一类是作者非秦国人的书籍;第二类是诗书和百家语。
这样一来,许多书籍得以幸免于难。这也证明了始皇帝并非全面焚毁百家书籍,有些书并未被列入焚书范围。说到焚书的根本目的,并非要让这些书从世间彻底消失,而是要告诉百姓,有些书是不得阅读、不得私藏的,一旦发现就要焚毁。
其实,秦始皇心中明白,这些书籍只是不能让百姓阅读,但在宫中仍然可以留有备份。有些言辞虽然不利于秦国的和平统一,但其价值依然值得借鉴和学习。焚书只是一种震慑百姓的手段,让大家主动交出应被焚毁的书籍。这样,不良言论的来源得以遏制,人们自然不再讨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样看来,始皇的焚书行动只是一个表象,因为绝大多数的书籍都被妥善保存了下来。就算不是原本,也有备份存在。只要秦国存在,这些书籍就会一直流传下去。为何许多珍贵的古籍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呢?这主要是因为项羽。项羽攻入咸阳后,不仅烧杀掠夺,还火烧秦宫室。传说大火连烧三个月,使宫中许多珍藏的书籍付之一炬。加之后世对古籍的保存并不完善,据统计,汉代约有80%的书籍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真相终于大白。秦始皇焚书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把火烧尽了所有珍贵典籍。项羽的那一把火无疑也烧毁了大量书籍。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遗失,而我们能做的,是珍惜现有史料,尽力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