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写给公子扶苏的一封信 情真意切太感动了!
“山岗之上,隰泽之间,荷花盛开,美而不娇。情歌婉转,子都未见,唯见狂且,深情款款。”你的母亲那清脆悠扬的歌声,如泉水潺潺,温柔地攻破了你父亲的心防。那一抹倩影,永远定格在他心中,化作对你深厚的期望,于是为你取名“扶苏”,寓意着你承载着他的厚望。
或许,你的母亲来自远方的民间,带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深的同情,让你自小便充满了对弱者的理解与关怀。这份深情,塑造了你仁德的性格。又或许,你是家中的长子,从小便承担起长兄的责任,对弟弟的宠爱与宽容,彰显出你的善良与大气。
扶苏,你可曾后悔?夜深人静,寒雨敲窗,灯光下的你,书卷轻抚,思绪万千。你是否曾在心中默默问自己?
你敬仰你的父亲,他的雄才伟略让你自豪。你与他的刚烈性格截然不同。你温文尔雅,待人宽厚。你珍惜这大一统的天下,深知其来之不易。面对父亲的决策,你多次提出忠告,却无意中让他产生了“你过于懦弱”的误解。
在你父亲登基三十五年之际,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坑儒”事件。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惨遭不幸,这让你深感震惊。你无法想象你崇敬的父亲竟如此残暴。作为他的长子,你无所适从。你鼓起勇气进谏,试图劝解他,却被派往北方,协助大将军筑长城,抵御匈奴。
你的心愿是怀柔天下,以仁政善待百姓,这与你父亲的治国理念相悖。你是否知道,你的父亲嬴政其实深知自己的杀戮与征战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他知道需要一个温和派来调和休养。他安排你到北方军营,是希望你能够在军中历练,变得更加坚毅果断。
事实上,你并未让他失望。当你上郡出任督军,立下赫赫军功,受到百姓的推崇和爱戴时,他内心是欣慰和自豪的。他深信可以安心地将天下交给你。然而这一切,你都未曾知晓。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你的父亲开始巡游天下。当听说胡亥也随行时,你是否感到惊讶?你开始担忧和难过,觉得自己被忽视。在寒冷的北方,你思索着父亲的决定背后的深意。
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在这孤城之中,你无数次长夜难眠。但心怀天下的你,始终坚韧不拔。然而为何?为何在听到所谓的“诏令”后,你选择自杀?你的决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绝望?多少人在痛斥你的“不可理喻”。
扶苏啊扶苏!世人敬重的公子扶苏!天下人将希望寄予于你!你可知道?在使臣宣读完圣旨后,你悲痛欲绝。你的孤寂与绝望无人能懂。你的离去让天下人为之惋惜痛心!驻北的日子里,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迷茫。你认为自己已被遗弃,对于不能再为天下人谋求安定的现实,你充满了怨恨。从小,你对父亲怀有深深的敬畏,你知道他一旦下定决心,便不会更改。当感觉到他的决定对你并不利时,你认为再争执也是徒劳无功。
你尤其知道父亲对胡亥的偏爱,这让你内心充满了疑虑。蒙恬试图安慰你,他提醒你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并鼓励你去查明真相。你对胡亥单纯、没有政治野心的认知让你对他人的提醒半信半疑。但出乎你的意料,胡亥已经被他人操纵,身不由己。
在使臣的逼迫下,你感到走投无路。没有再多想一秒的你,选择了以剑自刎,鲜血洒向冰冷的大地。暴风雪肆虐着北方,蒙恬和将士们悲痛欲绝,将你安葬在阴山之巅的向阳之地。你最终屈服于命运,应了父命。但你心中的秦国呢?最终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扶苏啊扶苏!世人皆言你的存在才是秦国的灵魂。起义之火在大泽乡燃烧时,人们疾呼:“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你的名字成为了百姓的期望和信仰。
历史总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正如古人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你所经历的一切,本就无法预料。你的离去虽然留下了遗憾和悲痛,但你收获了世人的赞赏和爱戴。至少,你是一位明智而有担当的君主。扶苏,这样的你,可曾知足?
你的逝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了无尽的叹息。尽管命运无法预料,但你的一生证明了你的担当和勇气。扶苏,你的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和尊敬。
